Sunday, January 20, 2013

1月20日

  這一學期在四個學校兼了六門課,十足打工擺攤的生活。這半年來深刻體認,奔波在課堂之間不是教學該有的狀態。這對學生很不公平,對教書的人來說也不會有真正的累積。教學必須有足夠的準備時間,然而,對於像我這樣一個亟需累積教學經驗、累積課程的菜鳥老師來說;對於像我這樣一個還在「看公告找專任」的相對被動求職者來說,鐘點費和工作地點完全不在考量範圍有點廣結善緣的意味。我還慶幸自己不必擔負什麼經濟重任,讓這些工作目前看來純粹興趣,像是一種志業——為了教書而教書(聽起來好偉大)。但確實,這半年來我的工作環境包括公立大學和私立大學、日間部和進修部、大學部和研究所、藝術大學和綜合大學、藝術科系和非藝術科系……,學生之間的差異很自然地成為我認識現在教育狀態的參照,正所謂學院的行情。所謂的校風、班風顯而易見,也讓我開了眼界。了解學校和學生的狀態對教書的人來說是必要的。那就是田野。
  總而言之,這一學期在近兩個星期打完所有學生的成績之後,算是連滾帶爬地完結了。非常感謝所有找我去兼課的學校和主任們,這些打工的經驗對我來說很受用。做一個在學校之間流動的打工族,下課走人不必捲入教學之外系所的人事漩渦,但是和學生之間還可以保有某種距離的連結,這種師生關係是很特別的。去年教過一班實踐的研究生,雖然僅只一年的相處,前幾日約了他們喝咖啡聊天,聽他們哀嚎畢業創作、知道他們在創作和學業之餘還有不少人去畫廊打工,甚至問我什麼時候策展要來跟(啊,我也不是一直這麼神勇),能夠彼此嘲笑和打氣,那種親密感還存在,讓我特別珍惜。而我也看過學生在期末報告裡抱怨其他老師的教學方式,或者反省自己上了研究所之後的茫然。這些沒有出口的問題和期末報告主題全然無關,我也不認為這是想混字數。教了這麼多不同的學校、系所,讓我意識到這種學生的苦悶是難得的。對於現在大學以上的學生來說,有知覺已經很難,甚至能感到苦悶,那也太珍稀。而我這樣一個來打工的老師成為學生抒發的對象,不能大意。他沒有其他人可以講了。 
 經過這一學期的高鐵通勤教書,竊喜某種講課的菜感已經漸漸消失。原來下定決心下學期絕不再犯一週教這麼多堂課的錯誤,但最後仍是四個學校五門課。好吧,反正我是為了教書而教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