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rch 23, 2007

向未知的世界通聯

——平面,00年代空間感

▌回到房子裡
 1990年代中期之後,台灣當代藝術出現許多回應卡通、動畫、漫畫等次文化的創作,最典型的要屬洪東祿1999年的〈春麗〉、〈美少女戰士〉、〈林明美〉等作品。2004年,由陸蓉之策畫的「虛擬的愛——當代新異術」一展,標舉動漫畫為新世紀美學,從亞洲的流行文化裡抽取出與卡漫世代相關的創作,意欲呈現新世代創作者對於快速文化變遷所產生的反思與回應。
 這個展覽延伸觀察的一個脈絡,是當代所謂「新世代」創作者所面對的環境。與卡通、漫畫相關的趨向之一,「御宅族」(Otaku)做為次文化顯著的一支,他們著迷於ACG(Animation, Comic, Game),至今,「宅」除了引伸為對某種事物狂熱而專門者(相當於「達人」),也泛指動漫、電腦、網路的重度使用,可能足不出戶,一天可以花八個小時在虛擬的世界裡神遊交際,卻無法對現實的社會和人群產生回應。
 如果從人和環境的關係思考「宅」這個(次)文化現象或族群,他們除了經常被貼上「社會適應不良」、「無法與現實世界接軌」的標籤。回到房子裡,御宅族事實上揭示了當代人與空間的另種關係,面對容納自己和電腦的四面牆壁,宅男與腐女們除了將日常行為與癖好創造為一套套從來不做為學問的學問,他們鎮日在四片牆的物理空間中,與自己和興趣相處,認同感及歸屬來自與己同盟之人,而這些無論戰友或者「『萌』(Moe)友」,經常是未曾謀面可能千百里之外的陌生人。
 眼前是窄小的壁面,彈指放眼卻是引人入勝的桃花源。
 無論是卡通、動畫、漫畫、電玩,對於1970年代以降出生的世代而言,都是基本的雜糧。從2D畫面到3D世界,ACG對於御宅族而言仍是無法取代的核心,這些以二次元圖象為基礎的創作,即使到了現在3D模型製作技術無所不能的時代,這個名詞的代表性依然沒有動搖。
 平面做為一個既古典又懷舊的載體,當代藝術的表現在平面創作上亦可見得對於御宅時代的反饋。藝術家不必然是御宅族,他們也不一定是ACG擁護者,但是觀看此一次文化背景所醞釀的創作,也如御宅族穿越自家房間,溝通無限遙遠甚至不曾存在的各個世界,重寫空間感的定義。

▌全然平面
 對於卡漫人物或場景的直接取材,是與御宅文化脈絡相通的第一條路。除了洪東祿的作品並置了卡漫人物與聖像畫、具歷史或政治意味的場景,許智瑋以超寫實的方式描畫卡通漫畫裡虛擬的角色,將他們置於宇宙洪荒般的石礫天地裡。無論如何,這些角色被再現於畫布或平面影像中的過程與方式,是藝術家有意識鋪陳的結果,多半牽涉對於虛擬文化或偶像的評價,讓背負著原有脈絡的虛擬角色置身衝突之中,達到最真又最假的效果。
 在變造背景之外,陳怡潔的函數色彩,則將卡通漫畫人物拆解,化為同心圓的結構。在抽取卡漫角色的形體構造之後,以色彩創造另一種辨識的效果,這些作品所引發的會心一笑,一再證明卡漫動畫人物做為某種權威而難以消磨地存在。她的超級平面以單一主題或人物為典故,經由她改造過後的圓圈們,是卡漫角色換句話說的另種轉譯,作品中的背景,提供了化身為同心圓的角色更具說服力的舞台。她曾表示:「我很確定我不是只對卡漫感興趣,色彩是我介入卡漫的一種閱讀方式。」無論是飛天小女警〈花毛泡的星期三〉或者以小美人魚為原本的〈啪!〉,展現卡漫文化做為一套故事之外,還可以被如何把玩的可能。
 三度空間的背景與做為主角的二度平面並置,迴圈組成的同心圓如同向內吸引的漩渦,打破視覺的慣性,突兀中再度確認了所謂主角的位階。
啪!
陳怡潔 啪! 雷射像紙、抗UV膜、鋁版 33×150cm 2006(photo courtesy: 陳怡潔)
 而那些容易被指認的形象,正好是繪畫者不喧譁地施展技藝來對戰的,絕佳的魔王。賴九岑拆解玩具成零件,再盯著這些零件作成一系列同樣規格的畫面。無論是乖乖、櫻桃小丸子的媽、多啦A夢、哈姆太郎、樂高海盜……,可辨識的人物是幌子,這些有眼睛的臨時演員們是繪畫平面裡,覆在考古基地上的一塊塑膠布。在仿似漫畫黑線條邊唱邊跳串場的畫面裡,繪畫做為繪畫的各種可能,像練瑜珈的身體那樣交疊、扭轉,讓每一處顏料塗布的平面變成各種口味和咬勁不同的薄餅。玩具做為被描繪的零件,而畫作也像零件的型態具組裝性格,從玩具零件的形態到印刷體文字的手工再製,畫裡符號所挾帶的內涵,乍看是申論題到是非題的層次變化,但是更容易辨認的符號或者文字,對於描繪而言,則又回到線條和色面所構成的習題。

▌失敗空間感
 漫畫如果可以稱為一種「文體」,敘事在一頁一頁之間行進,將頁再分化為每一格,頁面中每一單獨的視窗,都顯露了漫畫家對於戲劇架構、人物形象、視覺分鏡的選擇,突顯個人風格。以黑白為大宗的漫畫創作,人物與人物、人物與背景、畫面與畫框之間的相互關係,成為說故事者藉由線條和網點色面表現的重點,藉由這些靜止的畫面——線條、文字、色面的交互作用,情節在讀者的腦中有聲地搬練,最乾淨淺白的表達方式,可以包山包海地演盡所有劇種。
 無怪乎科技如何創造三度空間的視覺意象,二度平面的空間永遠不敗。
 對應於御宅人總以有限突破無限,有牆亦是無牆,表面扁平的生活實則豐饒無盡。
 廖堉安的作品相當地呼應了漫畫的樣式。似曾相識的黑邊線條、框格,是漫畫基本的面版型態。在廖堉安的作品中,刻意平塗的顏料模擬了漫畫填色、網點的效果,幾乎沒有筆觸的塊狀色面(仍然可見底層畫布的紋理),俐落地切割邊緣,準確拼接。暗沉的色彩基調與既不是單色漫畫的非黑即白,也不是少男少女漫畫常見的色彩豔麗、場面壯觀,廖堉安作品裡永遠苦著一張臉的胖子,和眼神分不清是奸邪還是無辜的長嘴生物,幾乎成了系列作品的主角,儘管他並無意創造連貫的情節,這兩種基本角色的性格,卻因為大量的作品而幾成定調。
 類型化的特色造就風格。從自畫像脫胎而來的浮世畫像,將人我關係約分至最小值。畫面中,空間感在線描的走勢中營造出來,但敷色線條與格狀、點狀的塗色,卻忽略透視全面地覆蓋而上。唐突的著色方式破除了空間幻覺的製造,看似失敗的組合,卻像是故意跌倒的老派娛樂效果,充滿喜劇性。
無聊死了2
廖堉安 無聊死了2 162×130cm 壓克力顏料、畫布 2007(photo courtesy: 廖堉安)
 鄭博聰的平面創作,則不走喜感脈絡,走的是當代繪畫趨向內在獨白的另一路線。平日以筆記本創作,鄭博聰的作品以鉛筆塗繪,在尋常的紙張上寫畫,從身邊事物的素描到不連戲的場景,精細的描繪中有輕盈的暴力。以負向的手法增添厚度,塗改、層疊,在抹除的動作裡加強。有時精巧地以拼貼的方式製造一個小小的開口,像是世界的局部收納奇術,偶有犬儒批判如漫畫一般的單格場景,在大量留白的頁面裡浮出。對於量感與速度的捕捉,藏匿在細節的描繪之中,線條與空白的對應,切斷文本脈絡,也擴大了時人日常的懸浮之感,無論是與人,或與空間。
無題
鄭博聰 無題 鉛筆、筆記本 20.5×14.5cm 2004-2005(photo courtesy: 鄭博聰)

▌詩意科幻空間
 居住在台南縣官田鄉間近十年的方偉文,1997年的個展「喃喃」預告了2000年代前期「新世代藝術家」每每被歸納論述的作品特質之一。他的平面與立體作品,以極具詩意的手法、細膩且穿透的姿態組裝,無論是虛線與實線交疊組合的類空間,或者以木竹架構起的龐然類建築,線性為根本,鋪展開來的可以是紙上的素描、壁面的繪畫,或者如滾滾風沙做背景的亭台。
 方偉文的平面作品中,最有神的無疑是線條與文字的魅力。穿破字義屏障的界線,具穿透性的不只是藉由線條延伸組構而成的另一個世界,突圍而出的文字顆粒,更像無聲的炸彈輕輕爆裂,開成一朵柔軟的花。
 同樣是具有建築性格的平面,將速度撥快,以繁複構造和色彩拼裝,造就了許唐瑋作品中的另種完全平面,一部虛構的空間圖鑑。同樣由線條主導的類機械結構,以平塗的色彩描繪出空間,在無甚深義的物事之上施以嚴肅分析,帶些科幻氣地編寫一卷不存在的地圖。這是一場重新詮釋切身文化環境的想像演出,以結構的手法解構世界。
漫遊202-1
許唐瑋 漫遊202-1 壓克力、畫布 91×65cm 2006(phoo courtesy: 許唐瑋)

▌房子的外面
 2000年以降的當代繪畫,部分對於卡漫世代所處的背景做了回應。有些在繪畫語言上受其啟發,將相關的質素捏進作品的血肉之中,有些則更為貼近宅人蝸居於四面牆裡的基本生活法則,跳脫眼前的物理空間,直達心緒所及的無限時空。所有的事物變得瑣碎,在碎片裡拾檢自我製造的空間。他們的繪畫延伸與自己相關的感官知覺,或者向繪畫的內在開挖探索。00年代的人與空間,不是俯瞰樓下的革命猛烈,也不是站在街上收聽社會的即時雜訊,而是在自己所定義的房間裡,架設頻道,向未知的空間通聯。

------
▌後記

寫這篇的時候其實是非常不安的。要如何把我認為當代作品裡有趣的共同點歸納出來(甚至,它們能被歸納嗎?),是一件有點困難的事。一如往常地,在雜誌快要出刊的前幾個小時,這文章被硬生生地趕了出來。我想強調的是,這些藝術家們不是御宅族;另外,當代平面作品裡還有好多有意思的話題可以伸展。這裡寫到的作品我都很喜歡,也認為就當下的時空而言,它們很具代表性。只可惜,這次似乎沒能把它們放在某個對的點上,作很好的討論(真是對不起大家)。小班會繼續努力寫功課。



繼續閱讀...

Monday, March 19, 2007

小班日記:幽幾看小鹿洗澡

幽幾看小鹿洗澡
鹿是幽幾聖誕節認識的新朋友
自從幽幾散盡家產買了浴缸
一天到晚想洗東西
於是把小鹿丟到浴缸裡洗小花風呂
泡泡弄得滿臉
小鹿眨眨眼睛
幽幾在旁邊


繼續閱讀...

Monday, March 12, 2007

小班日記:宇宙的外面的宇宙的外面的宇宙

蘇爸爸以及宇宙論與美術相關圖
 蘇爸爸在美術館展覽。除了令人驚奇的畫作之外,最令人震撼的是一幅又一幅的巨大圖表,縱橫時光數千年,空間則跨越整個地球(和外面的宇宙)。突然了解蘇爸爸給兒子取的名字是別具意義的。傳說這張在美術館牆上展示的大型圖表,耗時蘇爸爸幾十年光陰,不斷增補修訂,終成這個驚人的規模。
 記者會那天,當館長和記者都專心聆聽蘇爸爸的歷史—藝術—哲學課程,頓時過去高中歷史被召喚回來,彷彿見到歷史老師的身影。因為一直沒有下課的緣故,小班也在不知不覺間進入了冥想的狀態,整個放空。
 這張照片告訴我們,歷史猶如一陣風。大家都聞到了,但是都無法解釋清楚到底它長得怎樣。

(後記:希望歷史老師和蘇爸爸不要打我。小班知道你們最好了。)

圖說:所有的人都應該好好研究這張圖表。它是人類種種智慧的大集成。(攝影:jolene5719)


繼續閱讀...

Wednesday, March 07, 2007

小班長得像誰

my celebrity look

怎麼都是(比小班醜的)韓國人
唉。。。
還有凱特貝琴薩珠兒巴莉摩
一點也不像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