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November 18, 2007

屏息以對

——台北索卡藝術中心「深呼吸」
 11月3日下午,胡朝聖策展的「深呼吸」在台北索卡藝術中心開幕。
 從實際的一面來看,這個展覽是為了台北展出後到北京索卡再展的預備行程。台北索卡這場,八位藝術家難得都推出了新作品,而北京那場,則有一件舊作、一件新作,讓中國觀眾認識一下台灣的新媒體藝術家。
 朝聖說,展覽的名稱來自自己某次到北京,一下飛機,迎面的冷空氣讓他不由得深呼吸了一口。這個展覽讓觀眾對於重整當下所謂新媒體創作,有一個很精簡的認識,我認為大體而言作品都很有趣,尤其能看到一個聯展都是新作品,是很令人振奮的。
 踏進畫廊,霧茫茫一片。這是王德瑜的作品,用無形卻好像可以看見或者感知的存在讓觀眾發覺。這件作品延續王德瑜一向很俐落卻帶著細膩感的作品質地,以往可以踏入穿梭的作品空間,這次則更全面地把觀眾包圍,不請你走進去,它已經充滿了你的周圍。
 這件非常溫柔而霸氣的作品,籠罩著在場所有男性藝術家們的作品。這些藝術家們的作品,或許是為了回應主題,或者是策展人的特別安排,他們紛紛以假性的消失或者躲藏做為回應。袁廣鳴非常知名的「城市失格」系列,這次有一件利物浦雙年展參展的作品,修空了利物浦街道,一如無人的西門町。另一件很有趣的作品〈逝去中的風景—九月〉,以電腦繪圖軟體CS2修掉了所有葉子的脈絡。表面上看來仍然很「正常」,起初沒細看,我認不出來這是他的作品,知道以後又會心一笑。問道袁廣鳴這件作品的事,他搖搖手答「唉不說也罷」,可能他不太滿意吧(呵)……下個月在伊通公園有他的個展,或許到時候我可以自己找到答案。
袁廣鳴-逝去中的風景-九月
袁廣鳴 逝去中的風景—九月 4×5攝影、CS2修圖軟體、Lambda輸出 2007
 陳萬仁的作品〈飛機場〉也以耗時的修圖技術製成了這部循環短片。比起過去看過的〈月台〉,我認為這件作品完整很多,非常人工的感覺讓作品看起來產生一種「假假的但是很好玩」的氣質。黃博志曾經以千萬張的玫瑰花掃瞄完成了震撼的〈湧流〉,這次他掃瞄的是自己的影像,受困在掃描器的框框裡,把擠壓的瞬間定格。陶亞倫的〈光膜〉在當代館的「膜中魔」曾經展出,是很多人都很喜歡的一件作品。吳鼎武(瓦歷斯)消失的原住民圖象,延續自「風情萬種」參展的作品系列,反映原住民的當下處境。陳永賢的〈頓止〉裡,有一群年輕人在華山前面的草地廣場上一動也不動,看來很像定格畫面,但是遠方的車流、隨風搖擺的樹枝說明了這是一段錄影,只是人們刻意不動,將動作降至最低的限度。林建榮的新作在畫廊的展場裡像一株巨大的怪花,它緩緩地打開,又在某個瞬間突然綻開、收攏,不經意地震撼觀眾。
陳萬仁-飛機場
陳萬仁 飛機場 錄像 2007
陳永賢-頓止
陳永賢 頓止 錄像 2007
 對照於去年當代館展出,由袁廣鳴策展的「慢」,「深呼吸」也以另一種說法呼應相似的新媒體創作趨勢。「慢」將焦點放在對於速度的感知和詮釋,藉著超速生活與相對慢速的某些錄像、光學創作,提出科技媒材非常頑固的幾種操作方式以及其所帶來的逆向啟示。而「深呼吸」以存在、運動、消失為主軸,幾件參展的作品以挑戰視覺慣性的作法呈現,討論「看」的動作、「看見」或者「感知」的層次及趣味,其實整體而言也是一個以「慢速觀看」來要求觀眾的展覽,對照「慢」展一起來看,或許可以歸納出台灣當代藝術針對這類媒體創作非常有意思的一種趨勢,某些低科技卻很動人的特質,甚至是有點低調的炫技,那種炫耀不在於技術的高深,而是找到一種四兩撥千金的方式,來運用科學或技術。在看這個展覽的過程裡,我覺得倒不那麼深呼吸,卻常有屏息以對的感受。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