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ne 29, 2006

小班日記:睡成一團










大家都在睡覺


繼續閱讀...

Friday, June 23, 2006

我的西服不滅



 韓國藝術家Young Kim花了14年的時間,穿著一套西裝到處拍攝,然後把影像在各種背景上合成。有些照片看來是第一現場沒錯,但是有些就太奇妙了(比如把自己用塑膠袋裝起來,變成一包玩具)。
 最近Young Kim和Agnes b.合作,展示櫥窗裡有大型塑膠吹氣人偶一隻,圓柱光頭、黃色大眼鏡、筆挺的西裝。店裡還有快照亭,花50元就可以穿戴上假西服和道具眼鏡,拍張自己的西服不滅。
 一直對快照亭有一種臨時的、困窘的印象。這種拿不到底片、畫質比不上一般照片的東西,真是端不上檯面。一直想不通怎麼有人在需要證件照片時,竟願意坐在路邊的布幕後面,啪啪啪啪,拍四張了事。
 後來我發覺,拍照片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大頭照也一樣。那些照片根本無法說明什麼。於是連最近重拍身份證用的照片,也都草草了事(可以用幽幾的照片嗎)。雖然還是去相館好端端地拍了,但是醜不拉嘰的,倒也不是很在乎。
 想起最後一次拍正式的「大頭照」是大學畢業的時候。我騎著腳踏車從成大到民生路上的老相館,千里迢迢慎重其事地拍了學士照。那張照片看起來像是裝老氣的傢伙,拍回來後只有我媽媽對照片感興趣。
 四年以後,我好不容易把碩論寫完,連滾帶爬地過了口試,突然鬆了一口氣地開開心心打包回家,連拍大頭照紀念一下也沒興趣。
 不過那天我路過紐約紐約的Agnes b.,看見快照亭。突然想起了愛蜜莉。我繳了50元,店員幫我「披」上道具服裝,戴上大眼鏡。
 像是比較複雜的大頭貼,或者是比較簡單的扮裝遊戲。按下拍照鈕,強光一閃。
 幾分鐘之後,照片從洞口掉出。
 店員為我把照片放進準備好的相框。我看看照片,腦中閃過黑人大哥和黑澀會美眉……
 今天的dress code是超齡蘿莉塔。


繼續閱讀...

Saturday, June 17, 2006

小班日記:幽幾大便了



今天早上小班看到幽幾的新功能,
嚇了一跳。


繼續閱讀...

Tuesday, June 13, 2006

小班之生活失序

(1)
早上買咖啡。
櫃臺小姐:「總共是60元。」
我從皮夾拿出儲值卡。
櫃臺小姐:「呃……」
看看手上的卡片,原來是悠遊卡。
而且已經是本週第二次幹這種事了。

(2)
昨天早上7:30聽見手機的鬧鈴響了。
關掉之後手機還拿著又賴床睡著。
迷迷糊糊夢見正在打一場激烈的球賽,好幾次球在手上卻屢投不進。籃球千斤重一樣地總是不聽使喚,不知道為什麼進球變得好難,真令人沮喪。
後來球又跑到我手上。這次我奮力把球拋出……
「咚!」
一聲巨響把我驚醒。
原來是手機被我丟了出去……


繼續閱讀...

Saturday, June 03, 2006

小班日記:幽幾新單字
















今天幽幾又長大了一點,還有學會一些新單字。


繼續閱讀...

小班日記:幽幾新單字
















今天幽幾又長大了一點,還有學會一些新單字。


繼續閱讀...

Friday, June 02, 2006

小班逛市集之二:新一代設計展



●什麼都要錢的一種展覽
 今年已經是第25屆的「新一代設計展」,是一年一度設計相關科系學生同台較勁的場所。雖然舉辦多屆,今年還是我第一次到現場看展。過去曾經看過許多「藝術相關科系」的畢業展或跨校聯展,面對「新一代設計展」,許多展覽呈現、態度、行情上的不同,讓我頗為驚異。
 簡單來說,設計科系為主的「設計展」和純藝術科系的「畢業展」,最大的不同在「氣氛」。說「氣氛」未免太過抽象,但「氣氛」來自於每一個實在的細節,方方面面的特質綜合起來的確如此。
 比如說,設計展在世貿一館舉辦。世貿大概是辦「國際藝術博覽會」等級的場地。在這裡辦意味著花錢、場面大,也意味著觀眾是要買票進場的,各家參展者想辦法證明自己的魅力吧。即便入場門票需要200元,官方發出的新聞稿上明言寫著三天有破六萬人次的參展人潮,實際上,我在星期日及星期一兩天也都見識了「擠爆」的人群,多半是學生。會場裡,我看見設計科系學生是以「打群架」的方式在做展覽的。他們對於自己的作品深具信心(無論對於自家作品程度好壞有無自覺),對外,每個學校都在比高下,對內,同一院校裡的每個設計系所也在相互較勁。每個攤位,都可以看到大聲叫賣的、拿著畫冊、海報在展場主動向觀眾介紹並兜售的,儘管這樣看來有點「廉價」了(如果是就一個「展覽」來期待展場氣氛),但是賣不賣的確是非常根本的問題。
 這就是設計科系從事者普遍要面對的環境及現實。做為一個學生,他們已經被訓練得要認清這一點。無論是他們的作品本質上仍脫離不了實用或者具有經濟效益,或者在現場的各種行為,我幾乎可以獲得這樣的結論:「錢」是所有的答案。
 現實是很殘酷的。設計學系總體而言是一個讀起來很花錢的科系(為了平日的作品、畢業的展覽、畢業畫冊的印製,每個人在學費之外還要負擔很多),尤其是私立學校。在近年來台灣設計科系頻頻創立,競爭激烈的情形下,普遍而言卻可以看到表現較優的校系多半是私立學校。例如今年展覽裡展場總體規畫獎項的前三名得主,分別是樹德科技大學、銘傳大學、實踐大學。其他個人獎項更不用說,獲獎者多半出自實踐大學工業設計系、台南女子技術學院平面設計系等。
 在激烈的校際競爭之下,出現了某些名師效應。明星老師成為學院校系的招牌,但是我卻更希望看到主打的不是老師,而是學生本身。
●消費者做決定
 幾場和「錢」有關的展覽,檔次不同,訴求不同,發生的場所也不一樣。從這些展覽可以看見一些微妙的現象,比如就空間而言,從商展標準備配備的世貿展場,到華山創意文化園區(這是所有場地裡唯一標榜「創意」者),再到高度關係著市民生活街頭,它們在文化活動(甚至是被期待為「具有經濟效益的文化活動」)裡所扮演的載體,能夠發生多大的作用?它們所具備的特色及功能,是否與活動密切地發生關係?
 今年的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強打「年輕藝術家」,雖然很多畫廊遵守了這個遊戲規則,但實際上,在畫廊界和其他領域裡,所「認定」的「新生代」或者「年輕藝術家」是有出入的。一般而言,要真正進入畫廊市場需要更多的時間和條件配合,畢竟這些創作不是一個500元的小物,它們也不是這樣被期待的。
 牯嶺街的創意市集和新一代設計展,讓觀眾體驗到了熱情。這樣的熱情成為支持創作最大的力量,但是回到市場的邏輯,賺不賺錢則是另一個指標。怎麼讓消費者掏出鈔票買單,終究是要靠本事的。

圖∣新一代設計展剪影。左上:東海大學工設系右上:新一代設計展門面、左下:實踐大學建築系、右下:時尚故宮—old is new摩登T-shirt設計展。


繼續閱讀...

Thursday, June 01, 2006

小班逛市集之一:牯嶺街創意市集



●沒有人假笑
 5月20至21日牯嶺街的「創意市集」,一時之間讓短短的、老舊的牯嶺街變得好吵又好擠。週末那天太陽好大,下午到達市集現場的時候,整條牯嶺街已經擠滿了擺攤的、逛攤的人潮。主辦這次市集的是南海藝廊,當我問道整個活動的經費有多少,黃海鳴說:「向學校申請兩次活動的經費十萬元。工作人員是不支薪的,主要的費用花在租借攤位用的帳棚和電力。」
 我想,對「藝術」或者「創作」或者「藝術產業」有興趣的人,都應該來看看這個用有限經費做出來的活動場子有多熱。很顯然地,有沒有錢當然會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但是這裡大家都那麼地投入,最重要的是一種認真的態度,沒有官腔,沒有對外說法,沒有假笑,也沒有了不起的大人物一起來拍照留念這種事。
 天氣好熱。我想到更早的一個星期,連續五天我泡在華山的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現場。相對於牯嶺街這些擺攤子的阿弟阿妹,畫廊博覽會當然氣派多了(儘管還是不夠涼快),這場子賣的是藝術,單位價格以萬元計。行情是多年來台灣畫廊產業辛勤建立起的價目表,這是一個有規矩的商場,要有今天的場面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那幾天採訪的經驗是,畫廊老闆們自備手扇,邊搖邊說。有60%的畫廊老闆談起博覽會先禮後兵,先說滿意的部分再說不滿意的(不滿意的主要是場地條件不佳以及銷售成績),30%的畫廊老闆直批不夠國際水準云云,剩下的10%給予佳評(好熱還是要擦一下汗)。
●什麼是活力
 當我置身在牯嶺街,這些小朋友們非常認真地做起生意來了。依照往年的經驗,今年的牯嶺街創意市集採取預先報名、篩選的作法,也就是主辦單位確保參與者的基本資格與商品水準。這次參展的攤位除了為數眾多的手工布偶、明信片、服裝、飾品類別,還有零星幾家賣的是與文字相關的創作,包括各種形式的詩集(扭蛋詩、戳戳樂詩、火柴盒詩、紙本詩集……)、印章等較為冷門的商品。
 牯嶺街創意市集無疑是一種較為煽情的藝術產業模式。
 大約大學生年齡的擺攤者,自信地推出自家商品。他們大聲叫賣,歡迎光臨,所有的商品都可以拿起來看看,備有自製的價目單和各有特色的名片。普遍而言布偶類商品的價格400元起跳,衣服鞋子包包較貴,明信片等小物件則薄利多銷,而詩的價格一首10至50元不等,得視形式而定。(我花了10元戳了一首詩,印在一張3×5cm大小的紙上……想想好像買詩集比較划算喔?)
 所有販賣商品的人都卯足全力招攬顧客,遇到欣賞的其他擺攤者也會以實際行動表達鼓勵。
 除了攤位的叫賣和現場行動演出的表演藝人,牯嶺街派出所外面有戴著白毛線帽穿著短裙的男孩一名與另一女生搭檔扭腰擺臀舞蹈演出。他們的表演其實不很特別,但是他們的表演態度是令人喜歡的。好多人圍觀並且賞錢。 熱鬧的週末人影鑽動。年輕學生們的單純可愛讓這裡充滿美好的氣氛,儘管整體而言,商品的形式還有很多有待開發的空間(多數賣布偶的都是張著閃爍小星星眼睛的大頭動物造形),而商品的精緻度也還可以要求……但是牯嶺街的創意市集已經很令人感動地散發出一種「活力」,這種活力不折不扣地,正是許多展覽或者活動企畫書中經常出現的字眼,但是,光說不練怎麼行?或者應該說,「活力」這種東西,是不會從天上掉下來的 (花腦筋想點辦法吧) 。

圖∣我在牯嶺街創意市集台北不來梅攤位蠢花所販售的自製小包(一個350元)。因為愛不釋手天天使用,導致白白的身體已經變髒了(小班的東西通常都會這樣)。小班拿這袋子來裝iPod,為了試一個裝得下的,蠢花在忙碌的攤位上一一打開包裝好的袋子,拿給我試到滿意為止。身為市集裡擺攤資歷深、成交量頗大的老闆,蠢花沒有架子、永遠微笑,服務指數★★★★


繼續閱讀...